1997年7月1日,香港回歸祖國。恰好這一年,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成為香港第一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學者。作為一名歸國的華僑,他的求學、研學和治學之路,一直與祖國割舍不開。1953年,年僅16歲的陳清泉帶著對祖國的向往,回到了祖國懷抱。
他考入北京礦業(yè)學院(現(xiàn)中國礦業(yè)大學)機電系,師從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、著名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教授。畢業(yè)后他留校擔任助教,主講電機學,其間還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職讀研究生。他在被借調至煤炭工業(yè)部期間,參與編寫了中國第一部《煤礦電工手冊》,為煤炭部動力處組織自動化工作組設計、試制低頻發(fā)電機,并擔任教調干班的老師。
陳清泉在香港大學辦公室
★ 歸國:海外游子重回祖國懷抱 ★
1937年1月14日,陳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的一個華僑家庭,祖籍福建省漳州市。
1939年,幼時的陳清泉
陳清泉的父親陳盛昌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,6歲時便將陳清泉送入馬吉朗市荷華小學讀書。除了學校使用的主要語言荷蘭語外,課余時間父親還為他請來了英語教師,再加上家中日常使用的閩南語和印尼話,陳清泉的童年便是在這樣一種多國文化的交織中茁壯成長的。
當時,印度尼西亞爆發(fā)了為反抗日本和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(zhàn)爭,時局動蕩,許多華僑人心惶惶。年幼的陳清泉目睹了這一狀況,他深刻體會到強大祖國的重要性。自此,他萌生了要回國求學的想法。
1953年,年僅16歲的陳清泉帶著對祖國的向往,回到了祖國懷抱。他考入北京礦業(yè)學院(現(xiàn)中國礦業(yè)大學)機電系,師從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、著名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教授。畢業(yè)后他留校擔任助教,主講電機學,期間還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職讀研究生。
在清華校園留影(右二為陳清泉)
他在被借調至煤炭工業(yè)部期間,參與編寫了中國第一部《煤礦電工手冊》,為煤炭部動力處組織自動化工作組設計、試制低頻發(fā)電機,并擔任教調干班的老師。
1971年,陳清泉調到上海先鋒電機廠。6年時間,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到設計組的組長,除完成煤炭工業(yè)部的項目,把低頻發(fā)電機組系列產品研制成功之外,他還研制了中國早期的直線電機。
他與上海市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合作,先后成功研制中國首批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直線電機,包括用于發(fā)射魚雷的直線電機加速器、自動繪圖儀用的步進直線電機等。
陳清泉在上海先鋒電機廠測試直線電機(左二為陳清泉)
★ 搭橋:推動科技交流與合作 ★
陳清泉還積極打破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區(qū)域壁壘。他認為,在思維方式和經濟發(fā)展方面,香港和內地具有很好的互補性。為促進電動汽車的研究,他多次派學生去清華大學學習,并邀請國家級電機專家、原上海大學自動化系主任、全國人大代表江建中教授來香港大學共同研究開發(fā)了應用于電動汽車的新型永磁電機及其控制技術。
為了進一步推動內地與香港的聯(lián)系,陳清泉一直在不斷奔走,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。即使是這幾年,他還是堅持通過線上視頻等方式,推動國內科技界的對外交流與合作。
為鼓勵國內青年學者為我國科技發(fā)展而勤奮鉆研,陳清泉在合肥工業(yè)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設立了陳清泉教授獎學金。
在與這些高校合作交流的過程中,陳清泉及時將國際前沿的科技信息帶到內地,推動這些高校的學術水平向國際最高水平邁進。香港回歸后,陳清泉還積極與一汽集團等很多企業(yè)開展了深入的合作。
2017年6月,由陳清泉牽頭,與香港其他2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,給習近平主席寫了一封信,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迫切愿望和促進科技創(chuàng)新的巨大熱情,同時也期待國家能夠幫助解決一些影響科研發(fā)展的問題。
“我沒有想到,習近平主席這么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,勉勵香港科技工作者融入國家建設,并責成中央有關部門予以落實國家科研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?!标惽迦指锌?,掣肘兩地科研交流的壁壘終被破除,粵港澳大灣區(qū)的科技創(chuàng)新邁上一個新的臺階。
陳清泉認為:“香港回歸已經使得‘一國兩制’這棵大樹深深扎根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棵大樹還會進一步長大,結出更加甜美的果實?!比缃?,年過八旬的他,仍然分秒必爭,活躍在工程科技一線,不斷為祖國的科技發(fā)展和人才培養(yǎng)出謀劃策。
來源:中國科學家